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娄底市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2011~2015年) 

    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是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特别是针对当前娄底农村能源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对于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耕还林条例》、《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条例》及历年中央1号文件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娄底市农村能源建设“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为更好地推进全市农村能源建设健康稳定地发展,编制《娄底市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状况
 (一)建设成就及经验
 1、规模增大,发展迅速。自2006年开始,全市农村能源建设以国家沼气项目为重点,按照生态富民工程和国债项目建设要求全面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将户用沼气池建设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能源建设的快速发展,预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60011口,年总产气量2413万m3,适宜农户普及率达到11.47%,受益人口达22.2万人。新建户用沼气池26439口,占历年建池总数的43.33%,为增速最快时期。同时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累计推广25850户,面积达5.45万m2,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79.3万户,新增推广14.5万户,全市普及率达95%,8处大型沼气工程于年底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2010年又新增9处大型沼气工程,5处即将开工建设,4处上报国家待批复。17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仅中央预算投资将达1845万元,工程总投资达5021.6万元,随着中央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增大,全市农村能源建设规模也迅速扩大。
 2、技术成熟,工艺合理。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及资源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工艺技术,其一是“一池三改”。建设户用沼气池,配套进行了改厕,改圈,改厨,这是全市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及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主推模式,户用沼气池新化县以水压式工艺为主,其他县市区以上流式浮罩工艺为主。其二是联户和养殖小区以“一池三改”为建设单元,集中处理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所产沼气供周边农户使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三是大中型沼气工程。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主要目的,采用厌氧净化技术工艺,集粪污处理、沼气生产、沼肥利用、发电供用为一体。其四是污水沼气净化工程。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结合农户改厕、改厨、改水,对污水进行分散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用于浇地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化利用。
 3、服务配套,网点初成。“十一五”期间全市狠抓后续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区域服务站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技术服务员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1976个村已建沼气池,沼气村覆盖率达60.76%,全市建设服务网点215个,沼气村服务网点覆盖率达10.88%。
 4、队伍稳定,机构健全。据统计,全市已取得专业从业资格的施工技术人员达399人,高级技工有32人,并通过全市技术大比武等活动开展技术交流,提升技工建设施工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县市区已配齐农村能源干部,县级共有机构6处,乡镇推广机构12处,管理工作人员达48人,强化了管理。冷水江市还在每个乡镇配备了农村能源专干,加强了领导。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原料供应不足,日常管理困难。随着养殖业由过去一家一户家庭养殖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少农户不再养猪、养牛,造成一些沼气农户的原料不足;同时,还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不少家庭只有老、小、妇女留守,缺乏管理劳动力,造成沼气日常管理及常规维护困难。
 2、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成本上升。建一座10m3的沼气池,需投入资金3000元以上,建一户“一池三改”的生态家园户需投入5000元以上。现在户用沼气池中央补助标准1200或1500元/户,地方承诺的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或配套很少,农户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筹资困难,严重影响建池积极性。市县区级农村能源部门作为沼气项目建设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单位,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对沼气建设人员的培训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3、服务功能不强,管理服务体系待完善。技术服务网点还比较少,覆盖范围不大,成立时间不长,运行机制不畅,经营服务项目不多,经营效益不好,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不了农户需求,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
 4、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未形成产业发展格局。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时间不长,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经验不足,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停留在较低层面上,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大多数农户仅使用沼渣作有机肥,在作物浸种、防治病虫害、沼渣生产食用菌、沼气发电等方面应用很少;以沼气为纽带,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在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农村能源建设的配套产业领域未涉及,农村能源大产业链未形成。
 (三)全市农村能源的资源特色及发展趋势
 据农业区划数据显示,娄底市农村能源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折合标准煤1.09亿吨,年人均占有2.48吨,属全国的富燃料区,具有资源种类较多、储藏量丰富但丰枯余缺的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基本构成是矿物质能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占66.36%,可再生能源占36.64%,其中沼气资源占16%,薪柴资源占19.2%,小水电资源1.42%。各类能源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煤炭资源丰富,但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矿产资源国有民营,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不再是农村能源建设统筹规划范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能源消费成本上升,对气候变化、人居卫生环境负面影响加大,国家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鼓励家电下乡政策的影响,农村生活用能中煤炭消费比重迅速降低,对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大幅提升。
 2、生物质资源相当丰富,沼气开发前景广阔。全市气候水土条件优越,植物生产条件好,山地丘陵面积广,农业复种指数高,生物质产量极为丰富。据原农业区划调查,全市农作物秸杆,人畜禽粪便及荒草,麻杆等生物资源,可开发量达230.8万吨实物量,折合标准煤119.55万吨。如果充分利用全市生物质资源,投入沼气池发酵,可年产沼气3.82亿m3,据涟源市统计,该市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220.86万吨,按0.6利用系数计算,达132.5万吨,利用沼气发酵技术,理论上可生产沼气4256.21万m3。以户平均年生活用沼气500m3的标准,每年可提供8.51万户五口之家的生活用能。到“十二五”期末,该市发展牲猪将达160万头,发展养牛48万头,产生的粪便转化成沼气可提供10多万农户的生活用能。
 3、小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全市集雨面积10km2、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有200多条,主要有资江、涟水、湄水、孙水等,据勘查全市共有303个水能开发梯级,水能理论蕴藏量32.5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小水电资源为14.26万千瓦,年理论发电量为55055万度,全市水能优势主要分布在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合计占全市可开发量的90%。新化县是我省水能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属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的湘西地区范围内。据2008年全市统计年鉴的报表显示,全市乡级水电站共32个,其中娄星区3个,新化县14个,冷水江市2个,涟源市13个,装机容量达12735千瓦,发电量达4829万度,村及村以下办水电站个数共计36个,其中娄星区3个,新化县22个,冷水江市1个,涟源市19个,装机容量达10273千瓦,年发电量3573万度。
 4、太阳能资源属一般地区,但太阳能生产生活用能推广工作方兴未艾。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51.6小时,日照率为35%,年辐射总量为130.39千卡/m2。据调查,全市蔬菜基地和城郊菜地、苗圃花卉基地已全部采用太阳能温室塑料大棚,经济效益非常好,是帮助农民致富的好工具,城市太阳能热水器在普及,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城镇太阳能路灯推广普及也正在加快,随着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市场前景非常好。
 5、风能、核电核能等新能源,局部区域具备商业开发的条件,发展势头良好。全市风能资源属欠缺地区,但局部地域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新化县大熊山风力发电场、冷水江市白果岭风能发电站、涟源市龙山风能电厂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规划评审、招商引资等前期项目准备工作。新化核电厂已初选新化游家、白溪的两厂址具备核电建厂条件,新化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就核电厂建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设规划装机容量为4×1000MW,前景乐观。
 步入新世纪后,世界能源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电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多元化的绿色能源开发转变。《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进一步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2010年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加快推进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工业化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给能源供应、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对农村能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也给娄底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战略发展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事”重要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巩固建设成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和体制的同时,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普及农村沼气开发,加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为农村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发挥重大作用。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农村能源建设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能源建设惠及农村千家万户,量大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坚持全面规划,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县市区及乡镇发展规划,要根据当地政府财力配套、农民需求及自筹资金的可能,分步实施。
 二是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农村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立试点示范村镇,完善服务网络,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整体推进。沼气工程在养殖业发达地区、新能源如太阳能推广在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两省灶”在边远山区和传统能源欠缺地区、小水电建设在水能蕴藏丰富地区,按照农业资源区划进行合理布局,一专多能,因势因地开发,综合利用。
 三是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农村能源建设既有一定公益性,同时又需要按市场规则进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能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国家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因农村能源建设点多面广、总量大而投入配套相对有限,必须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农民自愿参与,全社会多元投入,建立能实现多方共赢的投资机制。
 四是系统建设,优化管理。农村能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按照“开发”与“节约”并重,“建设”与“管理”并行的原则,按照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专业化建设、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安全、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建设内容及规划目标
 (一)开发新增产能项目计划表
年度
建设内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备注
户用沼气池(口)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40000 
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处) 1250 1250 1250 1250 1250 6250 联户4000
小区2250
大中型沼气工程(处) 28 28 28 28 28 140 
生活污水净化池
沼气工程(处) 40 40 40 40 40 200 含校园沼气工程50处
风能核电(处)  1 1 1 1 4 含核电1处
微小型水电(台) 10 10 10 10 10 50 
秸杆发酵沼气工程(处) 60 60 60 60 60 300 
 (二)节能推广新增规模计划表
年度
建设内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备注
太阳能热水器(台)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0 中央补助数
太阳能路院灯(盏) 700 700 700 700 800 3600 
省柴节煤炉灶
(万户) 2 2 2 2 3 11 
 (三)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计划表
年度
建设内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备注
县级服务中心(个) 2 2 1 1  6 
区域服务网点(个) 200 200 200 200 200 1000 
技术培训(人次) 150 150 150 150 150 750 3次/年
 四、区域布局与项目建设重点
建设类别评估
区划区域 户用沼气 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大中型
沼气工程 太阳能
推广 小水电风能 两省灶
新化县 A A A B A A
冷水江市 B A A A B C
涟源市 A A A B A A
娄星区 B A A A C C
娄底经济开发区 C B B A C C
双峰县 A A A B B A
说明:A类重点建设;B类匹配建设;C类一般适度建设
 根据娄底市辖区六个县市区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各建设项目重点区域布局如下说明:(1)产能开发项目中,户用沼气池,以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为建设重点,联户养殖小区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全市(除开发区匹配建设外)为建设重点;(2)风能微小型水电以涟源市、新化县为开发重点;(3)节能推广项目中,省柴节煤炉灶(两省灶)以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能源欠缺区或边远山区为推广重点,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以冷水江市、娄星区、娄底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及各县市区退耕还林地区为建设重点;(4)县级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以匹配建设为要点。
 五、投资概算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国家投资重点仍将支持农村沼气建设,积极支持沼气技术支撑及服务体系,努力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电、核能、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因管理权限,本规划仅概算农村能源办系统管辖范围内项目建设的中央预算补助资金,及按现行投资构成估算的社会总投资,投资概算如下表:
娄底市2011-2015年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
单位:万元
        规模投资
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中央预算 地方投资 其他投资 总投资 备  注
户用沼气池(口) 40000 5000 2500 12500 20000 2:1:5
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处) 6250 2850 1430 5720 10000 2:1:4
大型沼气工程(处) 140 14700 6300 21000 42000 7:3:10
秸秆发酵沼气工程(处) 300 270 135 540 945 2:1:4
服务网点(个) 1006 2620 480 2500 5600 
太阳能热水器及
路院灯(台) 13600 1500  3480 4980 
省柴节煤炉灶
(万户) 11   10500 10500 
微小型水电开发(台) 50   5000 5000 
风能核电开发(处) 4     发改委统计414.5亿元
技术培训(人次) 750  300  300 
生活污水净化
沼气池(处) 200  2000  2000 
合  计  26940 13145 61240 101325 
 六、建设效益评估
 本规划实施后,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4万户,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6250处,大型沼气工程140处,秸杆发酵沼气工程300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0000台,太阳能路院灯3600盏,微小水电量装机新增50台,风能发电厂新增3万处,县级服务中心6处,乡村服务网点1000个,各类专业技术培训达750人次,直接带来的能源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
 (一)优化农村耗能结构,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提供优质生活燃料。全市6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池及联户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每年提供约3002万m3沼气,可替代2.14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使农村过去依靠煤炭薪柴提供能源的消费结构大大改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大幅度提升。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引领农民过上低碳生活。沼气替代秸杆、薪柴、煤炭等燃料,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一个户用沼气池(10m3),年可处理3-5头猪的粪便,可减少CO2排放15.3吨,减少甲烷排放12.5kg。通过沼气建设可使广大农民自觉改善卫生状况,减少疾病传播,摆脱烟熏火燎,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通过“一池三改”,并引导改水、改路、改院等,以及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新农村创建“两型”社会
 到2015年,全市10万户农村户用沼气和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年产气总量达6500万m3相当替代56万亩林地年蓄积量。其中新增的沼气生产量相当于替代21万亩林地年蓄积量。同时每年可减少32万吨CO2的排放,使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和农药,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1个百分点以上,改良土壤20万亩。有效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废水达标排放保护水源,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示范创建,使建设地区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节省支出费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到2015年,全市沼气用户(按年增收节支1000元计)农户因节约燃料费、电费、化肥和农药等直接支出共计16000万元,其中新增的可节约支出6000万元;同时,农村沼气的建设拉动养殖业的发展,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无公害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户可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发展循环农业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按照技工数与建池数1:50,每个技工配备3名辅助工的要求,每万口沼气池的建设与维护,可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人左右,全市每年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约1.3万个就业机会,人平每年多创收2.2万元,消化和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七、工作措施与对策
 (一)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适宜模式。目前全市农村能源建设是一专多能,建设与推广并行的发展格局,根据“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以项目建设实施为重点,优先开发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更新发展理念,将国家鼓励扶持的项目为建设推广龙头,带动农村能源各项工作的开展,重点开发沼气项目工程,继续将建设户用沼气池及“一池三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提高沼气建设普及率;积极建设联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和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服务网点配套建设,努力拓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院灯、“两省灶”的示范推广范围,积极探索出适应农村能源特点的多种建设管理模式。
 (二)整合资源,部门协作,切实加大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投入。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筹措能源建设资金。首先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娄底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其次是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增加各级政府部门的项目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财政、林业、扶贫、教育、农业、卫生、畜牧水产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争取市级及各县市区能源办都将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努力争取配套资金的投入。其三是要发挥国家、集体、农户、业主的积极作用,引导鼓励农户、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能源建设,逐步形成农户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投入机制。
 (三)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项目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抓好项目申报。依据全市农村能源发展规划,切实加强调研论证、科学编制项目文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有计划、有重点地优选储备一批项目,推进前期工作规范化、项目储备常态化,申报项目准确及时。二是明确管理责任。全市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等,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职责开展工作,全力推进沼气项目的建设。三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中央沼气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资金监督,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衔接,协调加快资金拨付,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四是加强质量监管,农村沼气池主要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持有沼气生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建设,严格按照项目质量标准验收。
 (四)完善服务,构建体系,加快农村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继续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设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根据各县市区的财政资金配套能力,在2015年前全部建成县市区级能源服务中心,实现乡村服务网点100%的覆盖率,为农户和业主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构筑一个以县级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域服务站为支点,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施工队、专业技术员为基础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搞好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的全程服务。逐步实现站点多种经营,把沼气建设与施工,沼气灶具及配件制造,科研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起来,小沼气燃成“大产业”,促进农村能源建设产业链有效延伸及产业的良性发展。
 (五)典型示范,点面结合,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培育和抓好乡镇村组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到2015年,全市建成县市级有片区典型,乡镇级有村典型,村组级有先进农户典型的“示范工程”。根据“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梯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组织力量办好示范点工作,抓好一批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的示范区,推动规模化发展;抓好农村能源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发展新模式,开发新工艺,不断拓宽农村能源建设领域;抓好大型沼气项目工程样板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建设管理水平。通过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引导,发展一批、巩固提高一批、带动一批,促进面上工作开展,整体推动全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
 八、规划编制补充说明
 (一)规划期限2011~2015年,基准数据为2010年预计完成建设任务期末数。
 (二)各项目投资结构按2010年中央预算下达补助标准测算。
 (三)规划总投资计价数据未考虑通胀因素,按2010年现行价格核算。
 (四)项目规模增长幅度按五年平均数等量递增计算。
 (五)参考资料:①《中国农业全书(湖南卷)》;②历次娄底市农村能源建设规划;③娄底市2000年、2008年、2009年统计年鉴;④湖南省、娄底市农村能源2008年、2009年度统计年报;⑤(2006~2010年)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⑥部分县市“十二五”规划草案;⑦《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实践与研究》;⑧《湖南农村能源动态》(部分);⑨2010年工作调研、沼气大回访报告数据。
 (六)年度工作计划数据可以根据全市规划总量为基数,在规划总指标内可进行时间和空间区划(年度及县市区为单位)动态调整。
 (七)本规划草案,须经相关主管单位批准后生效。
 娄底市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
 2010年10月